个人梦想与社会责任相结合:UED第151期——为湖湘而设计

 

点击上方↑「城市 环境 设计 UED」快速关注

编者按:

2024年,UED团队怀揣着对城市设计的深刻理解和无限热情,启动了一项意义非凡的策划项目——“为城市而设计”。首站,我们选择了风景如画、文化底蕴深厚的湖南。在春末夏初的五月,直至盛夏七月,我们的团队深入湖南各地,与当地多位杰出建筑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采访。

在策划“为湖湘而设计”这一专刊时,我们不仅关注了建筑师们的作品,更深入探讨了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对未来的展望。我们根据建筑师的出生年代,将他们分为60后、70后和80后三个群体,每个群体都有其独特的时代印记和设计风格。

在这些杰出建筑师的身上,我们不仅看到了个人才华的展现,更感受到了一种传承的力量。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,将个人梦想与社会责任相结合,为湖南乃至全国的城市建设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。通过这次策划,UED希望能够将这些精彩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,传递给更多热爱建筑、关心城市发展的人们。      

        

 

01

本期为湖湘而设计客座主编

袁朝晖

湖南大学教授、博导、建筑与规划学院副院长

YZH 原筑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

王蔚

湖南大学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

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

清华大学博士后

 

赖文波

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院长助理、UED城市环境设计副主编

 

02

 

魏春雨

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
湖南大学设计院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

地方工作室主持建筑师

近十年,产出了一批有质量的建筑,事实上它已经在某种层面上与湖湘文化有所关联。我们能够感觉到后来的这些“70 后”“80 后”的建筑师已经表现出来相当方面的自信,大家都在不同的纬度探索湖湘建筑的表达。

......

叶强

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
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首席景观设计师

境设计研究中心主任

经常被问及什么是“湖湘文化”,其实,这样的概念应该很难,似乎也不需要有一个或者唯一的解,“绘长沙”中的建筑师用他们独特的设计语言和词汇,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诠释了“湖湘文化”概念的内涵和外延。

......

徐峰

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
湖南大学未来乡村研究院执行院长

湖南省“绿色宜居村镇建筑协同与创新”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

中国建筑师经历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、不断自我创新,直至引领全球建筑潮流的历程。同时,各种新技术、新建筑方法不断涌现。总体而言,中国的建筑建设已从增量时代过渡至存量时代,人均建筑面积已达到 50 平方米。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,值得我们深思。

......

03

60后

 

60后的建筑师们,他们见证了中国建筑行业的变迁,他们的作品中融入了对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深刻理解;

曾益海:善意筑充盈, 空间自澄明。

黄劲:于建筑师而言,项目是生命的印记 ;设计,其实是从一个生命走向另一个生命的过程。每一次设计,都是生命的奇遇。

向显军:尽管时代在变,环境在变,使用对象在变,甚至不同建筑师之间会存在认识上的差异,只要我们抱着真诚的态度,保持建筑的生成逻辑不变,都会以最佳的方式探寻出建筑设计的真实答案。

精彩页展示:

 

04

70后

 

70后的建筑师们则在创新与实用之间找到了平衡,他们的设计既体现了时代精神,又不失对环境的尊重;

袁朝晖:不忘入门初心,善待入行激情 ;敬畏入圈尊严,砥砺入流前行。一直行于行业路上,以此与行者共勉。

陈翚:探讨如何倾听时间的声音,与时间产生对话,

如何实现设计赋予历史建筑新生。

周湘华:智能建造,这一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

程建造技术的革命性生产方式,正引领着工程领域迈向全新纪元。

杨晓:在我看来城市是永远在流变的,它一定是在发展的。所以不能只停留在概念性的城市模型中。所以我觉得不能够固化在某个预设的目标中,而是要跟随自身发展,去发展城市与建筑的关系。

卢健松:我们以系统的观念及方法研究的空间自组织力量,从大量实践案例调研与持续的观察中,提炼空间自适应发展规律,并将其转换为一种方法,用以指导相应的地区建筑创作。

胡清波:回归日常生活,关注人的体验,寻找建筑隐藏的逻辑与秩序,建筑才会获得永恒的生命力。

齐靖:在创作实践中,设计其实是一种“柔性”操作,“柔性”一词非指形式和形态,而是对场所、环境、文化、建造等要素深层研读后所秉承的弹性包容、适度适应的设计态度,倡导关注建筑本体和城市生活的价值取向,强调的是一种“内涵式”的本质延续和良性演进。

精彩页展示:

 

05

80后

 

80后的年轻建筑师们,他们敢于挑战传统,用新颖的视角和创新的技术,为湖南乃至中国的建筑界注入了新鲜血液。

王蔚:在互联网时代,建筑师需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传递对建筑与空间的解读。工作室尝试对城市变迁做出历史性分析,挖掘信息复杂性与多义性,同时考虑社会文化演进对大众参与环境的影响。

刘大为:回望过去的 20 年,时代赋予了很多机会,今后的发展,也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,我们应该紧跟时代,把握当下,以开放创新的姿态拥抱未来。

陈永良:当下的我觉得建筑设计,越来越要做减法,减少不必要的表达欲,减少对城市的伤害,在力所能及的情况,多为城市提供一些平凡而温暖的建筑,真实而生动的生活。这才是我们坚持在一线的建筑设计师的目标。

钟炽兴:路易斯·康说:“作为建筑师,我们只是在建造一栋房子,并不等同于搭建了一个家 ”。我们设计的空间如何涌现一种关于生活方式的感受,一种能激发属于自己生活方式的反馈,将是我们作为住宅设计者需要不断思考的话题。

刘畅宜:只有当所有事都亲力亲为过,“上房揭过瓦、下地搬过砖,出过厅堂、进过厨房”,你的自我认知水平才会不断提升,视线聚焦才不会受限在传统设计模式下的一亩三分地,会有更多机会不断接受最前沿、最接地气的信号,从而不断尝试开拓出一些专业领域的新赛道。

精彩页展示:

 

 

06

未完待续:

UED深入采访了湖湘地区多位建筑界的杰出人物,通过视频号平台,向大家展示他们非凡的建筑理念和创新精神。请关注UED视频号,一起探索建筑艺术的奥秘。

 

07

UED多平台互动赠新刊

互动平台:

微信公众号:即日起,截至2024年11月20日15点,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并在评论区留言,点赞量前2名的读者将免费获得UED151期杂志1套!

微博:关注UED官方微博@UED城市环境设计,转发活动微博并评论,将在2024年11月20日15点将随机抽取2名幸运读者免费获得UED151期杂志1套!

小红书:关注UED官方小红书@UED城市环境设计,截止到2024年11月20日15点,在评论区留言,点赞量前2名的读者将免费获得获得UED151期杂志1套!

 

文章、图片选自《城市 环境 设计》(UED)151期

编辑 | 袁艺

 

UED第151期

购买链接 >

PURCHASE

 

 

 

# UED 最近刊 #

 

第151期《城市 环境 设计》(UED)张鹏举:承传统、融自然、低建造

第150期《城市 环境 设计》(UED)UIA-霍普杯2023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专辑

第149期《城市 环境 设计》(UED)李春舫:建筑 空间 逻辑

-END-

 

2025年4月21日 08:35
浏览量:0
收藏
凡益首页    凡益报道    个人梦想与社会责任相结合:UED第151期——为湖湘而设计